close

在海拔13200呎的喜馬拉雅山雪洞深居12年,
丹津.葩默經歷的不只一種生活在艱苦環境中的考驗,
更深刻實踐了精神上,物質上,情感上的自主.
面對心靈的迷惘,丹津.葩默彷彿來自我們心靈深處的呼喚,
提醒我們要往那深處尋覓,學習讓心靈洞開,生命自在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書封面.


因為對藏傳佛教並不了解,想藉由閱讀西方第一位女性喇嘛求證尋悟的過程,
或許是比較不艱澀的開始.但這本書深深的感動了我.

藏傳佛教提到轉世及師徒間的修習,類似命定的召喚
或許可以解釋成為甚麼丹津.葩默從遙遠的英國前往印度
尋找上師,後來在一萬三千多呎的高山山洞裡獨自居住12年.
書裡幾乎都是清徹平實的語調敘述,求道過程裡,心靈;物質上的考驗
心智的轉折,感情上的自主.以及女性修行者在求道中所面對不平等的待遇.

書裡第一個讓人感動的地方是,當她面對寺院裡不平等求道過程時,所立下的誓願.
摘錄書裡內容:

我曾經問過一位地位非常高的喇嘛,女人是否可以成佛.
他說女人可以達到接近最高層次的境界,然後她們必須轉變為男身.
我說"一個陽具對成為佛為什麼那麼重要?一個男人的身體為什麼那樣了不起?
然後,我問他:身為女人有什麼益處嗎?他說要回去想想.第二天,他告訴我,
我想過這個問題,我的答案是身為女人沒有任何益處.
我想,身為女人的益處之一,就是我們沒有男性的自我.

丹津‧葩默在這種不快樂感覺以及明顯不平等的驅迫下,
開始探究為什麼有這種厭惡女身的想法.她找到的答案使人振奮.
她說:「佛陀從來沒有說過女人不能成佛.在早期的經典中,
佛陀談到人身有三十二個地方需要深入冥思.修行者必須觀想皮膚的脫落,
看見裡面就是內臟,血液,膿汁,糞便等等.佛陀有兩個目的,
他要人們不再執著於自己的身體.同時不要迷戀他人的身體.
他的想法是,當人們看見一具充滿了膿汁,血液與排泄物的骷髏時.他將不再對軀體著迷.
但是,佛陀的話語到了後世被改變了.龍樹菩薩在西元第一世紀所寫,以及寂天菩薩的言說,
這種觀修的主要對象變成了女性的身體,修行者必須視女性的身體為不潔淨的」

她附加強調說:「佛陀是真正的開悟了,祂看見事物的真實相貌.
但是其他人只是利用佛陀的洞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.
因此他們沒有將注意力放在自己對身體的執著上,

反而將佛陀的教導作為一種激發對女性厭惡的方法」
這種視女人為危險的觀念,與西方世界夏娃引誘亞當的觀念一樣的古老,
它認為女人欺騙男人,利用誘惑與強烈的性慾,使他們失去聖潔與救贖.

所以她當時立下誓願以女身獲得證悟--我將生生世世誕生為女性,直到獲得開悟.
這對很多後來的女性是一個很大的激勵.

第二個感動是她最後一次與母親的見面,道別時母親對她說:我覺得,
這是我們這一世最後的相見,母親接著說:我祈禱下一世能夠再做你的母親,
繼續幫助你靈修.多麼偉大的愛與認同.

第三個感動是丹津‧葩默見到她的上師時,坎初仁波切三十六歲.
剛從西藏逃出來.就在一週前,丹津‧葩默剛見過達賴喇嘛.
當時她還是俗家身份,穿了一身藏族婦女的服裝.
但是達賴喇嘛見到她的第一句話便是:「比丘尼,你的靈修進行的如何了?」
大修行者似乎有洞澈過去未來的力量.很顯然,達賴喇嘛看到丹津‧葩默時,
也看到了她的過去世以及未來.丹津‧葩默形容自己初見坎初仁波切 :
我同時升起兩種不同的感覺,我彷彿看到一位許久不見非常熟悉的人,
那是一種"噢,再遇見你是多麼好!"的感覺,同時我覺得我自己生命的一個深處,
化成為形象出現在面前,好像他一直在那裡,現在他顯現在世界上了.

她的上師過世後,指認找到的轉世喇嘛,雖然是安靜的小男孩,但
丹津‧葩默的心中,他還是她的上師.當她走進去,小男孩開始笑,他衝口而出:
看,這是我的比丘尼.這是我的比丘尼.
雖然我不是藏傳佛教徒,
但師徒間曾有的信賴與和諧,還是很令人感動.

書的後段講述丹津‧葩默閉關結束,回到西方世界,因各種機緣,默默推動
幫助西方佛教比丘尼建立寺院,希望讓女性徹底發揮靈修潛能,獲得智慧,
碰觸並轉化他人的生命.
 

書裡提到,洞穴修練是否必要?丹津‧葩默回答:
我們在不同的生命中,做不同的事情.我們應該觀察,
在這一世中被呼召做的是甚麼事情.如果我們在親密關係或家庭情況中,
能夠學習的更多,那麼為了理想而出家為尼或做隱士,這是很荒謬的.
你可能在母親的角色中,培養出各種品質,這些是你在寺院生活中無法得到的.
做母親並不代表不能修道,絕對不是,修道的方法與道路很多.
不論你在任何地方,都可以修練活在此刻,打開心房.如果你能夠在每日生活,
人際關係,工作與家庭中保持覺知,那麼不論你身在何處,都沒有差別.

在她閉關12年期間喝山泉水和雪水,吃糌粑,扁豆,蘿蔔和馬鈴薯.
讀經書,冥思,做大禮拜,打坐(不曾躺著睡覺).每天面對的是天空和山脈,還差點被雪活埋,
但是她認為這是她最快樂的時候.
看這本書時想著這是不會發生在日常的生活經驗,
但對於耐性,勇氣與信心,真是一種莫大的啟發啊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ic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